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

燃燒的靈魂 梵谷~~


File:Van Gogh self portrait as an artist.jpg


西元 1853年3月30日,文生‧梵谷出生於荷蘭布拉特省小村莊格羅渥特的松丹特,父親是基督教的新教牧師,家境小康。


梵谷自幼喜愛繪畫,十六歲時梵谷結束學業,但對未來志向依然前途茫茫,他的叔叔當時是畫商,幫他在畫行海牙總行謀到一份職員差事。但他對藝術日益著迷,經商的興趣就越來越淡,1876年,他被公司解雇,回到故鄉荷蘭。


梵谷此時心中充滿宗教熱忱,於是前往肯特郡的南斯濟特,擔任語文教師,後來又轉到倫敦附近的伊斯耳沃斯,擔任小學教師並且兼任傳教士。


數月之後,他前往阿姆斯特丹學習神學,1879年6月到貧困的礦區,擔任非神職牧師,儘管生活非常清苦,但他全心投入,體會到災民的痛苦,心中也非常悲哀,不眠不休和災民生活在一起,和教會的立場紛歧,而終於被解除牧師職務。


梵谷的傳教活動雖然失敗,但在礦區的八個月中,他畫了大量的素描,正是因此建立獻身藝術的決心。他把自己的決定寫信告訴弟弟西奧,西奧擔心哥哥的生計,毅然決定供養他的生活。


1880年10月,梵谷前往布魯塞爾學習解剖學、透視學,可是因生活困難,被迫輟學回家,此時他愛上寡居的表姐,但表姐回絕了他的求愛,同時也與父親劇烈爭吵,梵古再度離家,前往海牙繼續追求他的夢想。


梵谷在海牙受到親戚畫家安東‧奧佛的鼓勵,從此專心致力繪畫,在畫模特兒期間,認識妓女克里斯丁‧霍尼。梵谷誠心搭救她,並且同住在一起,但難以克服強大的壓力,最後還是離開克里斯丁,回到家裡。


梵谷在家期間,繪畫有很大進步,畫了近兩百張習作,他反覆描摹農民骨節粗大的手及刻苦的生活,這些習作為他創作「吃馬鈴薯的人」奠定了基礎。1885年冬,他父親突然逝世,梵古帶著菲薄的資產,前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,考取了美術學院,一個月後,他與教授發生爭執,於是憤而退學,前往巴黎。梵谷在巴黎期間,重新點燃繪畫的激情,此時他的弟弟西奧,已成為一位精明能幹的畫商,同時為他引見了巴黎藝術界的大批名流-土魯茲、羅特列克、畢沙羅、秀拉,更與畫家高更結成莫逆之交。


梵谷和這些藝術家在一起期間獲益很大,同時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,這一時期創作了「自畫像」和「唐基老爹」,並且接觸到印象主義和其它前衛運動,都深刻影響了他的繪畫,色彩的運用開始轉變,素描中出現了不少富有情趣的都市風光-「克利希林蔭大道」、「勒皮克街文生寓所的窗外景象」等作品,為了追求靈感及創作,他決定離開曾度過兩年充實光陰的巴黎,到南方去尋找陽光。


1888年2月,梵谷抵達普羅旺斯省的阿爾鎮著手創作,完成了「昂格拉橋」、「豐收景象」等作品,同時租下了拉馬丁廣場的黃屋,更寫信邀請高更與他同住,在此之前已創作了「夜晚的咖啡館」及著名的「臥室圖」。 梵谷和高更在黃屋同住了兩個月,是他創作欲最旺盛時期,可是由於個性和看法差異太大,壓力越來越嚴重,十二月的一個晚上時,梵谷精神狂亂下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,並送給一位妓女,因精神錯亂被送進醫院。出院後,他一連數星期創作了幾幅寧靜安詳的作品,包括著名的「向日葵」。


梵谷出院後,阿爾鎮的居民聯名請願,要求將他隔離,結果當局下令將梵古關入精神病院,但在入院期間,他的作品有生以來第一次售出,曾在布魯塞爾展出過。


梵谷離開聖雷米後,前往巴黎小住,看望弟弟和弟媳,然後來到巴黎以北的奧文斯鄉下,嘉賽醫生負責照料他,並成為梵谷肖像畫中的人物,著名的「麥田群鴉」畫作也於這期間完成,同時反映出他內心深處強烈之悲哀。


1890年7月27日,梵谷走入一片田野,朝向自己的胸部開了一槍,兩天後他與世長辭,享年三十七歲,死時只有嘉賽醫生和弟弟西奧在他身邊,結束痛苦的一生。

夜晚露天咖啡座 :-)

Image Detail









1888年創作的夜晚露天咖啡座,是梵谷畫作中數一數二的代表作。
在畫面中南法炎熱的夏夜,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天蓬,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對比。
好像在暗示著希望與悔悢,幻想與現實的心態。
梵谷在此時的精神狀態已出現巨大的掙扎與不安。
梵谷酷愛南方天空層次不同的藍色一如陽光下大地泛出的明麗黃色。
他在亞耳的作品經常混用這兩種顏色,使畫面明亮絢麗。
在深藍色的夜空中,群星閃爍,宛如朵朵燦爛的燈花。
整個氣氛溫馨恬適,與他筆下的咖啡館內景(下圖)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
The Starry Night !!

Image Detail







星月夜﹝The Starry Night﹞
1889 年
油彩‧畫布,72 x 92 公分
現代美術館,紐約﹝New York﹞,美國
星夜,即夜間的意思。 1889年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·梵高於在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裡創作的一幅著名油畫《De sterrennacht》(荷蘭語),也被譯為《星夜》或《星月夜》。 該油畫被廣泛認為是其代表作之一,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。



這幅畫中呈現兩種線條風格,一是歪曲的長線,一是破碎的短線。 二者交互運用,使畫面呈現中眩目的奇幻景象。 在構圖上,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。 火焰則與橫向的山脈,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。有種普遍的說法,由於這是梵高在精神病時期所作,世人普遍認為這是梵高想像出來的美妙情景。 有人卻認為,這似乎更是感到安全和隱晦的產物,作為歉意和愛的表示,什麼也沒有了的梵高割下耳朵。 由於瘋狂的行為,這由心裡發出的真實情感,就這樣被送入精神病院。 而這時期的梵高,事實上卻創作了150多幅作品,精神病人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和心情嗎? 不能從精神病的認識中擺脫出來,只是不想說也不知道說什麼罷了。 藝術並不是越會畫就越理解別人的心情,更不是認識的作品越多,越理解作者的心情。 請不要褻瀆悲傷的人。紅褐混合的火焰預示著要從情境內逃出的痛苦,與畫布頂點的距離也是絕不能逃出的理由,雲層和夜空形成漩渦,不斷的吞進吐出,困惑、解脫、痛苦不停纏繞。 平靜的村莊上方佔據了大篇幅的瘋狂與悲傷。 畫布沒有真正的如“流動的星夜”中說的那樣流動,是悲傷在纏繞著作者,不是畫布,畫境永遠是靜止且立體的,每一筆都體現著作者當時的心情。 時間不同,心境不一。 星星、月亮和希望的光暈,不停掙扎著釋放,可終究沒有到達村莊里面。 彷彿幸福沒有照到悲傷裡那樣。



  「痛苦、急躁、悲憫、自責」,這是梵谷的一生寫照。悲觀意念絲毫不隱藏地呈現其中,靛青的天際泛出幾許霧濁星光,若隱若現,譬如人生的數盞明燈,似遠似近,永遠無法捉摸。光與暗的交融,在風中旋成太極二儀的圖象,意味著生命的不協調、不妥協,希望與絕望只在那一線之隔,卻永不得中庸之道,往往相互矛盾,分隔了明、暗,亦分裂了梵谷的人格,粗獷的線條確切地顯露他的不安、他的直率,向野獸般不可自拔、難以馴服。梵谷選擇讓畫作承擔他大部分的愛恨情仇,這也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有讓人目不轉睛的吸引力。
  如果人的一生必有其生命的價值、精神的支柱,我敢保證梵谷絕不是精神病患,而是不懂得對人隱藏、不懂得化解鬱悶。那蜿蜒邁入天際的是塔?是山?是梵谷渴望創作的棟樑,支持著混沌與黑暗。



  印象派大師──雷諾瓦曾說:「痛會過去,美會留下。」梵谷畫作中的皎亮弦月,與漫漫長夜相互照映,產生強烈對比,思緒在腦海糾結,快樂、悲傷經一番爭鬥,快樂終究得勝,光輝灑落在星空下的小鎮,遺留最後的喜悅。或許梵谷一生窮途潦倒、滿布不安定色彩,甚至割下一只耳朵、舉槍自盡,這是他自己的選擇──帶走一切悲傷,留下無數畫作,也用身體,繪出傳奇色彩的人生。



   觀賞:「星月夜」這幅畫,就像在品味美酒,愈陳愈香,愈是用心感受,愈能從畫中發現玄機。不論一年四季、不論白天黑夜,每一次看「星、月、夜」,都是不同的心境,不一樣的人生體會。

鳶尾花

File:VanGogh-Irises 1.jpg







主題 : 鳶尾花
故事 :

後期印象主義 Post-Impressionism

梵谷 Vincent van Gogh

鳶尾花 Irises

1889

28 x 36 5/8 in

油彩.畫布 Oil on canvas

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保羅蓋提博物館 J. Paul Getty Museum, Los Angeles

出處有英文說明

文生.梵谷Van Gogh, Vincent為荷蘭畫家,他是後期印象派的畫家。英國名評論家赫伯特.里德認為梵谷在以法國為中心的近代繪畫發展史上,他所扮演的角色,可比美塞尚Cezanne。「梵谷與塞尚,都站在浮動的當代評價外圈的鞏固位置上。」梵谷受到林布蘭Rembrandt、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影響,則強調他自己的主觀世界。造形與素材、光線與陰影、氣氛和遠近感,梵谷想把這些要素完全綜合的表現出來。這種思想使他總想畫出強烈的陽光,同時這種大膽的畫法,修正了印象派的單面性的描繪,給予後來的野獸派及表現主義很大的影響。1889年創作的鳶尾花,具有梵谷個人的特質。雖然描繪的是自然的花朵,但其特色不在表現物體本身,而是借用自然的景色,來表達他對大自然蘊藏的美的感動

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

羅納河上的星夜

File: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.jpg




羅納河上的星夜》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生·梵谷1888年創作的著名油畫。顯示了法國南部城市亞爾隆河上的夜景。該畫現藏於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
梵高的星夜油畫已經達到了藝術成就的顛峰。儘管梵高的一生中只賣出一幅油畫,但他作品的影響是無可估量的。星夜是當代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之一,它也是被複製最多,印刷最多的油畫。從堂麥克林的歌的」星光,星光燦爛的夜晚「(根據星夜油畫改編的),到無止境的商品都在誇耀它-星夜這幅不可思議的油畫。




藍色的夜空深邃無際,繁星點點,顯出夜的靜謐與安詳。雖然畫家仍然用的是粗獷的短筆觸,但卻顯得安靜有序,充滿詩意。它反映了病態中的畫家對寧靜、安詳的追求與渴望

梵谷曾經進入美術學院學畫,但因跟老師對立,一個月後離校.住在弟弟西奧的公寓內,更認識了畢沙羅,高更等畫家.也與高更成為好朋友,著名的割耳事件,就是跟高更爭吵後發生的. 之後更引發了精神疾病,住進了療養院. 最後這兩年,梵谷精神狀況時好時壞.好的時候,畫作看的出來春意盎然. 壞的時候,也會表現在作品上. 也是他作品最優的兩年.

在畫家的眼裡南法地中海的夜晚濃豔色彩較白晝時更為強烈鮮艷,淨亮光潔的桌面帶給了畫面中一份意外的寧靜與閒逸,便不知畫家在創作時的心情是否與寧夜中散步的人們一般愉悅?   

這靜謐的夜空,在畫家狂躁的人生中是那麼的得來不易啊!  

麥田群鴉

File:Vincent van Gogh (1853-1890) - Wheat Field with Crows (1890).jpg




《麥田群鴉》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生·梵谷創作於1890年7月的一幅油畫[1]。通常的解釋是,這幅畫是以黑暗,嚴酷的天空顯示了梵谷的精神狀態的困擾,與徘徊不決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種途徑,與黑色烏鴉架空的預示死亡跡象。


畫家寫道,他曾在三幅畫裡畫過瓦茲河畔歐韋大片的麥田與多事之秋的天空。



很常見的錯誤認為,這是梵谷的最後一幅畫,甚至說,他在繪製該畫時飲彈自殺。其原因是在《情慾終身》這部影片中是這麼描寫的。不過,目前還沒有證據可以支持這個觀點,胡爾斯克博士的梵谷年表中,有七幅畫晚於該畫。當然,梵谷的確是自殺,是在畫這幅畫的同一個月裡。人們普遍認為,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,用左輪手槍朝自己開槍後回家。他躺在床上兩天後死去,當時他的弟弟西奧在他的身邊。
 


現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。

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