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
The Starry Night !!
星月夜﹝The Starry Night﹞
1889 年
油彩‧畫布,72 x 92 公分
現代美術館,紐約﹝New York﹞,美國
星夜,即夜間的意思。 1889年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·梵高於在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裡創作的一幅著名油畫《De sterrennacht》(荷蘭語),也被譯為《星夜》或《星月夜》。 該油畫被廣泛認為是其代表作之一,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。
這幅畫中呈現兩種線條風格,一是歪曲的長線,一是破碎的短線。 二者交互運用,使畫面呈現中眩目的奇幻景象。 在構圖上,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。 火焰則與橫向的山脈,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。有種普遍的說法,由於這是梵高在精神病時期所作,世人普遍認為這是梵高想像出來的美妙情景。 有人卻認為,這似乎更是感到安全和隱晦的產物,作為歉意和愛的表示,什麼也沒有了的梵高割下耳朵。 由於瘋狂的行為,這由心裡發出的真實情感,就這樣被送入精神病院。 而這時期的梵高,事實上卻創作了150多幅作品,精神病人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和心情嗎? 不能從精神病的認識中擺脫出來,只是不想說也不知道說什麼罷了。 藝術並不是越會畫就越理解別人的心情,更不是認識的作品越多,越理解作者的心情。 請不要褻瀆悲傷的人。紅褐混合的火焰預示著要從情境內逃出的痛苦,與畫布頂點的距離也是絕不能逃出的理由,雲層和夜空形成漩渦,不斷的吞進吐出,困惑、解脫、痛苦不停纏繞。 平靜的村莊上方佔據了大篇幅的瘋狂與悲傷。 畫布沒有真正的如“流動的星夜”中說的那樣流動,是悲傷在纏繞著作者,不是畫布,畫境永遠是靜止且立體的,每一筆都體現著作者當時的心情。 時間不同,心境不一。 星星、月亮和希望的光暈,不停掙扎著釋放,可終究沒有到達村莊里面。 彷彿幸福沒有照到悲傷裡那樣。
「痛苦、急躁、悲憫、自責」,這是梵谷的一生寫照。悲觀意念絲毫不隱藏地呈現其中,靛青的天際泛出幾許霧濁星光,若隱若現,譬如人生的數盞明燈,似遠似近,永遠無法捉摸。光與暗的交融,在風中旋成太極二儀的圖象,意味著生命的不協調、不妥協,希望與絕望只在那一線之隔,卻永不得中庸之道,往往相互矛盾,分隔了明、暗,亦分裂了梵谷的人格,粗獷的線條確切地顯露他的不安、他的直率,向野獸般不可自拔、難以馴服。梵谷選擇讓畫作承擔他大部分的愛恨情仇,這也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有讓人目不轉睛的吸引力。
如果人的一生必有其生命的價值、精神的支柱,我敢保證梵谷絕不是精神病患,而是不懂得對人隱藏、不懂得化解鬱悶。那蜿蜒邁入天際的是塔?是山?是梵谷渴望創作的棟樑,支持著混沌與黑暗。
印象派大師──雷諾瓦曾說:「痛會過去,美會留下。」梵谷畫作中的皎亮弦月,與漫漫長夜相互照映,產生強烈對比,思緒在腦海糾結,快樂、悲傷經一番爭鬥,快樂終究得勝,光輝灑落在星空下的小鎮,遺留最後的喜悅。或許梵谷一生窮途潦倒、滿布不安定色彩,甚至割下一只耳朵、舉槍自盡,這是他自己的選擇──帶走一切悲傷,留下無數畫作,也用身體,繪出傳奇色彩的人生。
觀賞:「星月夜」這幅畫,就像在品味美酒,愈陳愈香,愈是用心感受,愈能從畫中發現玄機。不論一年四季、不論白天黑夜,每一次看「星、月、夜」,都是不同的心境,不一樣的人生體會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